留言板

    尊敬的讀者、作者、審稿人, 關于本刊的投稿、審稿、編輯和出版的任何問題, 您可以本頁添加留言。我們將盡快給您答復。謝謝您的支持!

    姓名
    郵箱
    手機號碼
    標題
    留言內容
    驗證碼

    當期目錄

    2025年  第1期

    特稿
    2023—2024 年傳媒業大模型應用報告
    郭全中 蘇劉潤薇 彭子滔
    2025, (1): 6-10.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01
    48 8
    摘要:
    傳媒業作為內容創作和傳播的核心領域,成為大模型技術落地的關鍵場景。互聯網企業和主流媒體積極采用大模型,以優化內容制作、分發和用戶體驗。多模態大模型的興起,極大提升了傳媒業的生產效率和內容質量。此外,國家和地方政府持續推出利好政策,鼓勵人工智能的創新應用,促進了大模型在傳媒業的深度整合。未來,傳媒業大模型的發展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一方面,AI 技術作為新質生產力將會進一步促進傳媒業的升維轉型,另一方面,其導致的傳播風險與倫理問題值得重視。
    專題
    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學術期刊融合出版與傳播
    譚春林 鄭宇云 王建平 徐志武
    2025, (1): 12-1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02
    62 10
    摘要:
    【目的】探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技術在輔助圖書插圖、期刊封面設計以及期刊論文短視頻創作中的應用場景,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賦能學術期刊融合出版與傳播的新途徑。【方法】通過厘清四類 AIGC 模態(文本、圖像、聲音、視頻)的概念,增強對 AIGC 具體技術與應用的認知。從語言的溫度、普通提問、結構化提問、提示工程四方面闡述如何與 ChatGPT 等AI 實現高效率溝通。以 AI 輔助插圖與期刊封面設計、虛擬數字人視頻的創作為例,分析 AIGC 技術在期刊出版與傳播中的應用。【結果 / 結論】AIGC 技術提高了期刊內容的視頻生產效率,使復雜的學術論文能夠快速轉化為短視頻形式,增強了信息的可視化效果和傳播的靈活性。AIGC 技術在學術期刊的融合出版與傳播中的應用具有很強的可行性,能夠有效推動知識傳播的創新與變革。
    面向生成式 AI 時代的科技期刊轉型策略研究:基于 FAIRE 模型 的系統化分析
    陳曉峰
    2025, (1): 18-22.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03
    35 4
    摘要:
    【目的】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并深刻影響科技期刊行業的當下,旨在構建一個系統化的轉型模型,并針對不同類型科技期刊提出差異化的轉型策略,以指導其在 AI 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方法】提出了涵蓋基礎設施、增強型編輯流程、智能傳播模式、監管適配、倫理與生態協同五個維度的 FAIRE 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分析了學術研究型、技術應用型與科普類期刊的差異化需求,進而探討生成式 AI 時代科技期刊的轉型路徑。【結果】通過 FAIRE 模型指導,科技期刊可借助生成式 AI 實現:(1)以數據和技術基礎為前提的智能化轉型;(2)通過人機協作提升編輯決策質量和審稿效率;(3)利用智能傳播和交互式呈現增強讀者參與感和傳播深度;(4)通過動態適配監管和標準建設以及多方協同,推動期刊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結論】 FAIRE模型為科技期刊在 AI 時代的高質量轉型提供了系統性、可操作的實踐參考和理論指引,填補了現有研究在系統性論述與類型化策略方面的空缺,對期刊從業者、政策制定者、學術協會及技術提供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淺析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技術在學術期刊出版領域中的應用創新
    施其明 郭雪吟
    2025, (1): 23-2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04
    81 7
    摘要:
    【目的】當前,我國學術期刊出版領域正遭遇一系列復雜而深刻的挑戰,這些問題亟待系統性地剖析與科學解決。隨著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技術的迅猛發展,學術期刊出版的內外部環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推動其向融合轉型的軌道加速前行。【方法】本文立足國家新聞出版署融合出版智能服務技術與標準重點實驗室在 AIGC 技術領域的深入探索與實踐成果,系統闡述了 AIGC 技術如何在學術期刊出版的全鏈條中——包括選題策劃的精準定位、內容創作的智能化輔助、編輯校對的效率提升以及讀者服務的模式創新——發揮的關鍵作用。【結果 / 結論】本文通過翔實的案例分析與理論探討,不僅揭示了 AIGC 技術為學術期刊出版帶來的革命性變革,還深入剖析了當前技術應用過程中所面臨的潛在風險與嚴峻挑戰,以期推動我國學術期刊出版在融合轉型的浪潮中勇立潮頭,為全球學術交流與知識傳播貢獻中國智慧。
    數字經濟時代期刊融合出版的版權保護策略與路徑研究
    張洪波 梁飛
    2025, (1): 28-3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05
    43 2
    摘要:
    【目的】期刊數字化、國際化進程中版權保護與版權資產管理問題日益突出,提升版權意識,正確適用著作權法律法規和政策,規范期刊與作者、與平臺的授權關系,建立規范的授權合同關系,改革期刊“版權聲明”,完善投稿系統,建立版權合規管理機制,加強期刊和平臺的行業自律,推進版權社會共治。【方法】應本著技術向善原則和加強版權保護與促進產業發展雙輪驅動的原則,在著作權法律法規修改完善時明確人工智能適用合理使用的應用場景、范圍和條件,生成式人工智能語料庫建設、大模型訓練和應用,應確保數據來源合法,取得權利人、內容生產者或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授權許可和付酬是前提。未經授權使用構成侵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營利性使用,應當向權利人、內容生產者或集體管理組織支付合理報酬。加強人工智能開發應用與版權保護的標準化研究。集體管理組織應當建立公開、透明、便捷的使用分發機制和版權糾紛的集中調解機制。【結果 / 結論】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期刊界應當增強版權資產管理能力和版權運用能力。
    傳媒理論
    技術賦能 融合創新:論新聞矩陣傳播力的探索與實踐
    練蒙蒙 葉濤 趙婉露 陳敏 王婷
    2025, (1): 35-40.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06
    20 2
    摘要:
    【目的】從數媒時代到智媒時代,新聞業正在技術更新的驅動下,迎來了傳播格局的全新機遇,如何提升新聞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成為傳統媒體的一個重要課題。2024 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5 周年之際,江西日報社江西新聞客戶端特別推出“我愛你,中國——江西百縣融媒國慶聯動直播”活動,這是江西新聞客戶端在江西融媒大腦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支撐下,對新聞矩陣傳播力的積極探索與實踐案例。【方法】本文通過案例分析法,以此次國慶聯動直播活動為案例作為切入點。【結果】深入探析如何積極運用人工智能(AI)、增強現實(AR)等先進技術手段,賦能新聞生產,推動融合創新。【結論】研究發現,通過內容矩陣、全媒體傳播矩陣、技術矩陣這三大矩陣構建起的新聞矩陣對于提升新聞媒體傳播力和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
    人文社科學術播客的傳播策略與發展路徑研究
    王曉
    2025, (1): 41-45.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07
    15 0
    摘要:
    【目的】聚焦學術播客在人文社科學術期刊中的應用和發展,強調學術播客的興起及其在增強學術交流和知識服務等方面的優勢,提出我國人文社科學術期刊播客的有效發展路徑。【方法】采用文獻調查法、個案研究法等探究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The Sociological Review、《東方法學》等國內外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播客運營經驗,分析其在定位、內容、形式和互動等方面的傳播策略。【結果】具有代表性的學術期刊為制作主體的學術播客傳播策略包括:精準定位,與學術期刊聯動,在播客選題內容和形式上貼近受眾;加強學術播客“社會臨場感”,提升情感連接度;多渠道分發,拓寬受眾面,增強互動性。【結論】我國人文社科學術期刊應積極利用學術播客這一新興媒介,明確播客定位,確定制作主理人;創新整合內容,制定播客內容審查制度;數據驅動的定期化內容更新與優化;增強互動性,鼓勵學術對話。通過以上方式順應數字時代的發展,促進學術交流,提升學術傳播和知識服務水平。
    大模型時代的輿情風險與技術治理路徑
    劉惠思
    2025, (1): 46-4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08
    55 3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探討大模型技術如何重塑數字輿論生態、造成何種影響及相關的技術治理模式。【方法】文章采用人機傳播的三重分析框架,從主體、關系、生態入手,系統剖析大模型技術對輿論生態的多維度影響,并提出應對策略。【結果】研究發現,大模型技術已經成為數字輿論空間中的結構性變量:一是推動智能體成為新的輿論參與者;二是使得算法成為新的輿情邏輯;三是“氣泡式”分布構成輿論場的新格局。由此帶來輿論主體身份異化、技術崇拜、權威消解、信息繭房、輿情極化等治理風險。【結論】本文認為應將“以人為本”及“技術善用”作為新時代輿情治理的價值路徑與方法路徑,并構建 “人 - 機”協同的輿論生態治理系統。
    論專業人員對網絡新聞審核的重要性
    李盼
    2025, (1): 50-5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09
    28 6
    摘要:
    【目的】深入探討新聞專業人員審核在當今網絡新聞傳播環境下的重要性。【方法】通過對專業人員審核在確保新聞真實性、客觀性、準確性,以及對維護新聞行業聲譽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的作用進行詳細分析論述,揭示其在人工智能發展中依然存在不可替代的價值性。結合實際案例進一步闡述網絡審核專業人員的工作將面臨的挑戰和應對策略及機遇。【結果 / 結論】進一步強調了新聞專業人員審核在信息時代的關鍵地位和作用。
    行動者網絡理論視角下文博類視頻的文物活化研究
    劉玲武 劉彥汝 孫橋
    2025, (1): 55-5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10
    17 1
    摘要:
    【目的】為了促進文博類視頻的高質量發展,增強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承能力,進而推動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與可持續發展。【方法】本文以行動者網絡理論為視角考察文博類視頻的文物活化過程,從問題呈現、利益賦予和征召動員等轉譯步驟展開分析,識別文博類視頻創作網絡中的核心行動者與代言人,并揭示文博類視頻活化文物的異議。【結果 / 結論】文博類視頻的創作以“讓文物活起來”為強制通行點,形成多元行動者聯結的網絡,但各方仍處在動態的力量博弈中,目前存在活化敘事淺層、復原表現空洞、需求滿足有限等異議沖突。因此文博類視頻的創作應重視人類行動者的主動性與非人類行動者的能動性,協調各行動者利益并建立讓文物活化的長效傳播機制。
    民族故事的跨媒介敘述——以《黑神話:悟空》為例
    盧靜瀟 楊若琳
    2025, (1): 60-6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11
    21 0
    摘要:
    【目的】探究民族故事的跨媒介敘述方式及傳播效果,以《黑神話:悟空》為具體案例進行深入分析。【方法】通過對《黑神話:悟空》的游戲內容、視聽技術、跨媒介傳播效果等方面進行研究,剖析其如何實現民族故事的跨媒介敘述。【結果】《黑神話:悟空》以創新性的文本再構、豐富的視聽轉碼技術和多樣的跨媒介傳播,成功地將中國傳統神話故事進行了創新性演繹,引發廣泛關注。【結論】《黑神話:悟空》為民族故事的跨媒介敘述提供了成功范例,既汲取了傳統文化資源,又演繹了當代精神氣魄,將中國傳統神話故事進行了影像化的視覺呈現,通過新技術將文學文本進行視覺還原與故事重構,建構起觀眾的民族認同,實現了民族故事的跨媒介敘述,為民族故事的創新表達提供了優秀的范式,推動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及游戲行業的發展。
    新媒體研究
    科技紀錄片的創新表達——以央視紀錄片《智能時代》為例
    陳渝娜
    2025, (1): 65-6811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12
    摘要:
    【目的】 如何使科技紀錄片的表達既通俗易懂又好看吸引人,使科技更貼近觀眾、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是傳媒人的責任。【方法】本文以央視紀錄片《智能時代》為例,分析其在 AI 時代背景下,怎樣用“思想性 + 人文性 + 藝術性”兼具的鏡頭語言,來展開對智能時代的探索與思考。【結果】該片在立意、視角、結構、敘事、視聽等多方面均進行了巧妙安排與呈現,不僅生動傳遞了人與科技的關系,也讓觀眾以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角、更深的思索,跳出對人工智能的認知局限,用歷史的視角理解科技、用科技的視角前瞻未來。【結論】該片帶領觀眾展開了一場精彩的科技與思想之旅,為傳媒人如何做好一部科技紀錄片提供了精品范例。
    數字媒體技術在微紀錄片制作中的創新應用
    李依漫 李德兵
    2025, (1): 69-72.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13
    13 1
    摘要:
    【目的】探究數字媒體技術在微紀錄片制作過程中的創新性應用,為微紀錄片創作路徑的多樣化和創新化貢獻理論支撐與實踐啟示。【方法】基于當前數字媒體技術發展的基本現狀,運用文獻研究法和理論分析法探究數字媒體技術在微紀錄片制作過程中的創新性應用。【結果】文章從數字媒體技術的定義和作用為切入點,結合具體案例分析數字媒體技術在微紀錄片制作中的具體運用方法以及特點,數字媒體技術作為微紀錄片制作的一種技術不僅可以強化并創新微紀錄片的視覺效果,拓展與豐富微紀錄片的敘事手法,還能拓寬與變革微紀錄片的傳播方式,滿足觀眾對視聽體驗感的更高要求。【結論】面對科技日新月異的今日,微紀錄片制作者需要熟練掌握數字媒體技術中的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增強現實技術、數據可視化技術的使用方法,以技術為翼,提升作品品質,重塑觀賞體驗,進而推動微紀錄片產業邁向更加繁榮的未來。
    新媒體技術對科學普及書籍內容呈現及傳播的影響研究
    任咪咪
    2025, (1): 73-7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14
    12 0
    摘要:
    【目的】探究新媒體技術對科學普及書籍內容呈現及傳播的影響,為當下科普類圖書出版銷售行業在新媒體時代的創新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方法】基于當前新媒體技術特點,運用文獻研究法和理論分析法研究新媒體技術對科學普及書籍內容呈現及傳播的影響。【結果】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科普圖書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這一融合不僅突破了傳統科普圖書發展的壁壘,還成功打造了全新的融合出版生態,為科學知識的普及和傳播注入了新的活力。【結論】通過融入新媒體技術,科普類圖書實現了高質量、多樣化的呈現,拓展了科普類圖書出版的新模式,同時也驅動科普類圖書營銷手段的創新,云空間資源的引入,更是為讀者打造了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新媒體環境下虛擬主播對播音主持行業的影響研究
    宋香宜
    2025, (1): 77-80.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15
    13 1
    摘要:
    【目的】探討新媒體環境下虛擬主播對播音主持行業的影響,分析其優勢與劣勢,并探討未來發展趨勢。【方法】通過文獻綜述,回顧虛擬主播的發展歷程,對比虛擬主播與傳統播音員主持人的優劣勢。【結果】研究發現,虛擬主播在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制作效率、實現全天候服務及優化錯誤預防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但也存在交互性弱、情感表達受限、認知度不足及制作技術門檻高等劣勢。【結論】在新媒體環境下,虛擬主播與傳統播音員主持人將呈現融合共生的態勢。未來,通過深化綜合素養、推動多元發展、堅守傳統媒體優勢及擁抱人機協同,可實現兩者的和諧共榮,共同推動播音主持行業的繁榮發展。
    新聞播音員主持人利用新媒體提升自身影響力的對策研究
    肖程皓
    2025, (1): 81-8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16
    10 0
    摘要:
    【目的】幫助新聞播音員主持人適應新媒體變革,穩固并擴大其受眾基礎。【方法】主要使用文獻綜述法,結合當前新媒體技術發展的實際情況,從跨平臺布局、強化互動能力、深化內容創新、塑造個人品牌及借助數據分析等維度,提出具體的實施策略。【結果】新聞播音員主持人通過綜合運用上述策略,能夠有效提升在新媒體平臺上的影響力,穩固并拓展受眾群體。【結論】新媒體時代,新聞播音員主持人只有積極擁抱變革,不斷創新,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媒體環境中脫穎而出。
    南京城市國際形象在優兔平臺傳播效果及策略研究
    韋宇
    2025, (1): 85-8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17
    摘要:
    【目的】城市國際形象對于國家形象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方法】早在 2014 年南京市委宣傳部外宣辦啟動運營了 Discover Nanjing(發現南京),在海外社交媒體上建立賬號并進行城市形象相關內容的海外傳播。【結果 / 結論】本文主要采用內容分析和對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南京在海外社交媒體優兔(YouTube)平臺的城市形象及傳播效果,并對如何在優兔(YouTube)平臺上更好運營 Discover Nanjing(發現南京)提出建議和策略。
    媒體融合
    深融背景下市級融媒體技術平臺一體化建設探索
    曾建波
    2025, (1): 90-95.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18
    11 1
    摘要:
    【目的】在地市級媒體深度融合進入快車道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建設一個互聯互通、應用跨界、智慧可靠的融媒體技術平臺。【方法】遵循市級融媒體中心系列技術標準規范要求,結合時代背景和行業趨勢提出市級融媒體技術平臺一體化建設關鍵路徑,包括融合用戶管理、融合數據資源管理、融合采編業務管理、融合運營業務等。【結果】平臺建設打通渠道、匯聚資源、連接用戶、跨界服務,為生產、發布、運營全面賦能,推動媒體深度融合和轉型突破發展,樹立“新聞 + 政務服務商務”的區域性行業標桿。【結論】融媒體技術平臺是推進地市級媒體深度融合、轉型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要堅持一體化建設,系統思維整體謀劃,發揮先進技術引領作用,注重共融互通,突出資源整合。
    數字時代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路徑研究
    劉彥姝 向寧 譚志超
    2025, (1): 95-9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19
    10 1
    摘要:
    【目的】隨著全球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公民的數字素養與技能正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國際競爭力和軟實力的重要標準。當前,我國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應用實踐方面存在諸多的難點、堵點和痛點。【方法】依托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將提高國民的數字素養與技能作為戰略重點,創新性提出“1+3+N”智慧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應用實踐建設總體框架與戰略規劃。【結果】基本形成渠道豐富、開放共享的數字資源供給能力。【結論】加快彌合數字鴻溝,建立全民終身數字學習體系,促進各類群體的數字技能穩步提升。
    論戚繼光題材電影品牌的建構及再生產路徑
    鄭華雯 張輝
    2025, (1): 99-102.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20
    10 0
    摘要:
    【目的】《山東省“十四五”電影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力求“打造山東題材、山東主創、山東出品、山東形象的‘魯影’品牌”。戚繼光題材作為“山東題材”的優秀代表,對其電影品牌的建構及再生產有助于“魯影”品牌的打造。【方法】以史為鑒,在梳理戚繼光題材電影化改編的實踐基礎上,總結其電影化改編的特征及困境,并以中國電影本土理論——電影工業美學和電影共同體美學為指導。【結果】 找到兩條實現戚繼光題材電影品牌的建構及再生產的路徑:一是建構起新主流大片和影游融合類電影的類型化創作,實現電影系列化生產;二是打造以儒家倫理片、傳記片為主的中小成本影片,促進影片系列的再生產。【結論】打造成功的戚繼光題材電影品牌是一張展現“魯影”品牌的“黃金名片”。
    數字出版
    “青”字號期刊服務青年成長的道與術
    鄧進利
    2025, (1): 103-10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21
    摘要:
    【目的】探討我國“青”字號期刊出版與青年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在青年群眾中發揮文化傳承、思想引領、知識普及等重要作用。【方法】本文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署備案、刊名含“青年”的 44 種期刊為樣本,在分析創辦背景、主要特點、影響力提升路徑等基礎上,探討“青”字號期刊服務青年成長的邏輯與方法。【結果】“青”字號期刊創刊歷史悠久,政治特色鮮明,并且作為重要信息傳播媒介具有廣泛的信息傳播功能,能夠及時傳遞黨和政府的政策方針、社會熱點、青年話題等信息,幫助青年了解社會、認識世界。【結論】在數字化、市場化、國際化等發展環境中,“青”字號期刊需直面數字化時代的挑戰和機遇,積極擁抱新媒體技術、拓展傳播渠道、加強內容創新、深化國際合作,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繼續陪伴青年成長、引領青年發展。
    數字時代背景下編輯出版的數字化轉型路徑探討
    李果
    2025, (1): 107-110.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22
    12 1
    摘要:
    【目的】數字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信息生產方式,也重塑了內容消費的大眾習慣和市場格局。面對數字化轉型發展浪潮,編輯出版業必須積極探索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新路徑,努力實現編輯出版的數字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方法】本文分析了數字時代背景下編輯出版數字化轉型的優勢與潛力,指出了編輯出版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挑戰。【結果 / 結論】從豐富編輯出版形式,強化數字人才培養,規范編輯出版制度管理、優化流程三個方面提出了編輯出版數字化轉型策略,以供參考與借鑒。
    媒體融合與數字出版時代期刊新媒體編輯人才培養的核心主題與發展趨勢研究
    李勁 舒安琴 鄒小勇
    2025, (1): 111-11412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23
    24 8
    摘要:
    【目的】為深入了解期刊在媒體融合與數字出版時代編輯人才培養領域的發展脈絡和前沿動態。【方法】本研究采用 CiteSpace 知識圖譜分析工具,對 925 篇關于媒體融合與數字出版時代我國期刊編輯人才培養的有效文獻進行了系統剖析。【結果】研究結果顯示,該領域研究逐漸深化,核心作者如吳星以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等研究機構在此領域貢獻顯著。面臨媒體融合與數字出版的挑戰,期刊編輯需應對轉型、發展路徑及策略等關鍵問題,尤其在高校學報和醫學期刊中,編輯人才培養的研究顯得更為關鍵。通過關鍵詞突現分析,我們發現研究主題隨時間演進,展現出多元化與復雜化的趨勢;期刊的研究熱點與前沿動態不斷演變,并與時政熱點及期刊發展階段緊密相連。【結論】為適應時代變革,期刊需在時代變革中持續加強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從而促進行業持續創新與發展。
    基于三個維度的實用型學術期刊欄目設置與優化 ——以某雜志為例
    李楊
    2025, (1): 115-11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24
    10 0
    摘要:
    【目的】為提升實用型學術期刊品牌價值,突顯實用型學術期刊欄目設置特點。【方法】從行業維度、項目維度、人物維度對期刊欄目進行設置和優化。【結果】以某雜志為例,通過對“封面專題”“案例”“專業視點”“高端訪談”4 個欄目的主題策劃、組稿流程、審稿環節等進行分析,闡述實用型學術期刊欄目設置與優化的重要作用與應用效果,【結論】為其他學術期刊欄目設置與優化提供參考。
    編輯出版工作中編輯創新的地位和作用探析
    凌青
    2025, (1): 119-122.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25
    摘要:
    【目的】編輯創新不僅能夠提升出版物質量和價值,還能夠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隨著出版業改革發展,對編輯出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需緊跟時代發展,深入推動編輯創新,促進出版業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然而,編輯創新并非一蹴而就,其既要關注內容的原創性和獨特性,還要注重形式上的新穎與技術應用。因此在編輯出版工作中如何開展編輯創新十分值得深思與研究。【方法】鑒于此,本文分析了編輯出版工作發展現狀,討論了編輯創新在編輯出版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結果 / 結論】從注重觀念創新、聚焦內容創新、關注技術創新、注重創新人才培養四個方面探討編輯創新路徑,以期為推動編輯創新提供參考。
    圖書編輯工作中的項目制管理應用研究
    龐博
    2025, (1): 123-12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26
    摘要:
    【目的】為出版行業更好地應用項目制管理,提升編輯出版效率,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方法】分析項目制管理模式在編輯工作中的具體實施方法與流程,并結合實際案例闡述其在選題策劃能力、內容整合、排版設計、宣傳營銷等圖書出版各個環節的作用。【結果】明確了項目制管理模式在以編輯為主導的圖書出版工作中的具體應用場景和方法,以及其在提升編輯多方面能力上的顯著作用。【結論】項目制管理模式在編輯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且能切實提升編輯綜合能力和出版效率,在出版行業中值得廣泛應用。
    互聯網環境下科技圖書編輯數字化出版探索
    肖敏
    2025, (1): 128-131140.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27
    摘要:
    【目的】信息革命加速演進,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媒介形態、傳播技術、受眾對象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新聞出版單位面臨的重大機遇與挑戰,數字化出版轉型已是大勢所趨。【方法】本文從分析出版產品的本質,擁抱數字化技術革新;轉變思維方式,以產品經理的視角設計出版物;活用數字化工具,更新互聯網時代出版環節;立足自身資源優勢,策劃實踐純數字化產品四個方面。【結果 / 結論】逐步探索互聯網環境下科技圖書編輯工作發展所需,以期為科技出版人提供些許參考。
    文化傳承視域下古籍出版的數字化轉型研究
    張賢明
    2025, (1): 132-135.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28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文化傳承的視域下,系統研究古籍出版的數字化轉型路徑,深入剖析文化傳承視域的內涵及要求,結合古籍保護、傳播、利用的現實需求,明確古籍出版數字化轉型的迫切性,以推動古籍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創新性發展。【方法】本文采用文獻綜述與理論分析方法,梳理了文化傳承視域的相關理論與政策背景,從古籍保護與保存、傳播與傳承、檢索與利用開發三個方面,闡述古籍出版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隨后,分析了文化傳承視域下古籍出版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技術障礙、文化傳承認知局限及市場與受眾局限。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強化技術應用、打破文化傳承認知局限、整合資源與創新市場傳播手段的策略。【結果】研究表明,古籍出版的數字化轉型在技術應用和文化傳承兩方面都面臨著困境,在技術應用上,需克服古籍掃描、文字識別、圖像處理等技術難題;在文化傳承上,需提高公眾及出版機構對古籍文化價值的認識,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倡導開放包容的文化傳承方式。同時,整合各方資源,創新市場傳播手段,能夠有效擴大古籍數字化產品的受眾群體。【結論】在文化傳承視域下,古籍出版的數字化轉型是必然趨勢,對促進古籍的永久性保存、擴大古籍傳播范圍、提升古籍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為實現這一目標,需加強技術創新與應用,深化文化傳承認知,同時積極探索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形成多方參與的古籍數字化保護傳承體系。
    人工智能時代期刊出版過程中的問題研究
    張宇 戴豪澤 蘇雨
    2025, (1): 136-140.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29
    摘要: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時代期刊出版過程中的問題。【方法】剖析人工智能時代期刊內容組織、出版傳播過程中出版倫理問題的現狀,揭示其在選題策劃、編輯排版、傳播服務等環節的具體表現及成因。【結果】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興起,其在期刊內容組織、出版傳播及服務過程中的應用日益深入,極大地推動了期刊業的數字化轉型與創新發展。然而,盡管人工智能技術為期刊業帶來了諸多便利,但伴隨而來的出版倫理問題卻日益凸顯,成為制約期刊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障礙。對版權保護問題,應加強版權教育、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在內的多元化解決方案;針對出版倫理失范現象,則強調建立健全出版倫理規范體系、強化監管力度、加強倫理教育等對策。【結論】人工智能在出版倫理領域的創新應用前景,具有巨大潛力,應用好人工智能,可促進期刊業健康、有序、高效地發展。
    傳媒技術
    機遇·隱憂·進路:生成式 AI 在播音主持領域的應用與展望
    楊田喜 葛鑫
    2025, (1): 141-145.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30
    16 2
    摘要:
    【目的】探討生成式 AI 在播音主持領域的應用,指出面臨的挑戰并呼吁制定應對策略,同時思考真人主播與生成式 AI 的關系。【方法】對生成式 AI 的發展歷程、技術現狀及在播音主持領域的應用進行梳理,從倫理、版權、質量控制等多維度展開分析并探討規范化監管措施。【結果】生成式 AI 在播音主持領域優勢明顯、前景廣闊,不過也面臨諸多挑戰。當前雖可提升效率與質量,但在真實感、個性化、應變能力和情感表達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實際應用中還面臨倫理、法律、質量等風險。【結論】未來生成式 AI 的廣泛運用是必然趨勢,但不會完全取代真人主播,反而會促進真人主播實現更大的創作自由。真人主播應接納 AI 技術,并充分施展“人”的獨特優勢,這樣才能創做出更優質的節目。
    元宇宙視域下媒體應用前景展望
    王高峰
    2025, (1): 146-14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31
    10 1
    摘要:
    【目的】分析元宇宙的特征和發展現狀,探討其對當前媒體發展帶來的影響,探索其在新聞傳媒業的應用方向和未來發展趨勢。【方法】通過比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從元宇宙在當前媒體中的應用現狀出發,深入分析元宇宙中與媒體應用相關的技術和場景,對其在媒體上的應用拓展以及如何構建新的生產模態進行論述。【結果】媒體基于現實情況積極“擁抱”元宇宙,大膽開展各類應用嘗試,取得了較好成果,為未來開展大規模應用打下堅實基礎。【結論】元宇宙視域下,媒體的內容生產、互動、傳播、經營、運營等都將迎來顛覆性變革,媒體應主動利用現有技術成果,積極開展嘗試,為未來在元宇宙生態下的大規模應用積累經驗、技術、人才。
    廣播電視新聞類客戶端統一資源管理平臺的構建
    韓濤 胡亞龍
    2025, (1): 150-153.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32
    10 1
    摘要:
    【目的】本文針對同一媒體機構存在多個客戶端的現狀,研究通過構建統一的資源管理平臺,實現多端優勢共享,協同發力。【方法】通過構建統一平臺實現技術底層集中管理、內容的融合生產和發布、大數據智能推薦等方面的應用。【結果】多端統一納管,實現平臺資源共享融通,形成策劃、生產、傳播、反饋的流程閉環,多端協同發力,形成傳播合力。【結論】媒體行業應加強新媒體客戶端的統一管理,形成資源集中、數據完善、流程智能的媒體生態,打造媒體新質生產力的新型應用場景。
    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政協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內容建設研究
    杜潔
    2025, (1): 154-15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1.033
    13 1
    摘要:
    【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依靠機器自主升級和大語言模型引發各界廣泛關注,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對政協工作的賦能深度與廣度,了解其智能內容生產的體系建設狀況,為智慧政協建設與社會基層治理提供助力。【方法】通過思辨研究分析人民政協智能化及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政協工作的內容生產與評價體系。【結果】人民政協工作是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一環,智能化進步為其助力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應用空間。媒介技術作為中介橋梁連接政治服務與人民群眾,技術嵌入促進了政務結構調整,加速了社會價值的升級。生成式人工智能作為新興的智慧媒體,其對政協工作的量化評價需要平衡好規范化與個性化雙重標準,以期更好地賦能國家基層社會發展。【結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對政協工作內容體系建設十分必要,這關乎技術與社會服務、基礎政務以及社會價值的融合發展,也關乎數字時代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走向。
    專欄
    數據資產化為媒體開拓新賽道帶來新機遇
    湯代祿
    2025, (1): 159-160.
    28 3
    摘要:
    久久久久久九九99精品|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亚洲色图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4|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欧美色窝窝色欲| 免费男女羞羞的视频网站黄色| 青娱乐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九九久久免费视频 |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 91精品美女在线| 国产精品午夜一级毛片密呀| 2024最新国产精品一区|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久久er热视频在这里精品|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无遮挡h纯内动漫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国产精品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国产精品九九九|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91不卡在线精品国产| **网站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在线观看| 国产日产韩国精品视频|